诗文

关于复办福建工艺美术学院的提案

19834月第六届首六届省人大会上

 

        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成立于1952年,1960年开始正式办成福建工艺美术学院,并且有两届毕业生。        1963年因国家暂时困难而又改办为工艺美术学校。目前,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以及根据学校已具备的条件,迫切要求迅速恢复为福建工艺美术学院。

   工艺美术涉及到衣、食、住、行、用等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紧密地与现代工业生产结合,服务于人们物质生活,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关。现代工业的发展,工艺美术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艺美术,它同工业产品外形质量、商品包装装潢、城市建筑和园林的建设美化,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现代工业发展相适应,在国外,过去的那种纯美术的高等学府已逐渐为综合性的设计学院(即我国所称的工艺美术学院)所代替。培养高级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在各国受到高度的重视,目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培养这样的高级人才,也已经是当务之急。

        党的十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新时期总任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个部署。中央批准我省实行特殊政策,设立了厦门经济特区。而在我省加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培养高级工艺美术人才,从而提高工业产品的外形质量和商品包装装潢水平等,直接有利于对外贸易,有利于经济特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省的经济繁荣。

按国家“六五”计划要求,在教育方面,高等学校招生数要由198028万增加到1985年的40万,1990年的60万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六五”期间要有计划地新办一些高等院校。而目前,全国高等工艺美术学府,仅在北京设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所,与形势发展极不相称,且地理分布南北不均。去年六月,原全国美协主席江丰同志曾在报上呼吁在南方建立一所工艺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张仃院长根据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各方面条件,也先后两次向轻工部建议把这一学校复办为学院。复办学院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厦门不但早就被称为“海上花园”,风光秀丽,而且是文化基础较好的城市。仅造型艺术方面,解放前就培养过不少人才。如现任菲律宾美术学院院长的郭应麟先生、被称为马来亚艺术之父的钟泗彬先生、印尼著名画家李曼峰先生、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林克恭先生等等,都曾在这里就学。解放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也先后培养了不少优秀的美术和工艺美术人才,分散在国内省市和省内各地区。还有近百人分散在港澳和东南亚各国,学校在国内外的已有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除了不少外宾来校参规订货外,港澳及国外有许多人还希望来这里留学进修和交流。如加拿大地化专家贝克礼博士来校参观时,曾反复询问能否派留学生前来留学;香港大一设计学院吕立勋院长曾要求率该院导师和高年级学生来校学习和交流。而这些是中专所无法胜任的。因此,从作为祖国东南门户这地理条件和对外旅游、文化艺术交流看,厦门不但应该成为经济特区,而且而且应该办成一个文化艺术特区。复办学院正适应这一需要,也符合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办校已三十一年,是国内最早的一所工艺美术专业学校,且曾经一度办成工艺美术学院,

        学校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由于学校教育质量较好,近两年来受轻工部委托,部分面向全国招生,还先后办了几期全国中专师资培训班。学校在国内外获得声誉。1978年,教育部派光明日报记者来校采访后,曾以《东南前哨一枝绚丽的花朵》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情况。198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中等工艺美术学校中唯一的重点学校:1981年教育部为学校专门整理材料,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文化交流的介绍:学校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师有的来自解放前的国立艺专,有的来自解放后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有的选自本校大中专的优秀毕业生。年老教师在社会上有较高威望,大批中青年教师热心于党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干劲大。这些教师,对我省工艺美术的发展有理想、有抱负。他们的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览,不少作品受到好评,产生较大的影响;学校已具备较好的物质条件,包括较完善的校舍、图书资料、教具等教学设备。复办学院,国家不用太多投资。

        总之,目前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已大大超过原来办学院时的水平。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迫切要求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尽快复办福建工艺美术学院,以便培养更多高级工艺美术人才,为我省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