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晓寒遗墨之灵气 

文/李仲铭


仔细鉴赏倾注晓寒先生一生辛劳的九十余幅作品,给人以古气、清气和灵气。

古气、文气。品格兼备文人画,“合幽寂人之心”。明末清初,文士国粹付诸笔端。书诗文画印,落款题跋相得益彰。其人其画“超然于物外”。先生天资高迈,风神超逸,不结权贵,草芥名利。作品有玄宰遗风、板桥精神,幅幅呈露东方文化的气派,文素、色素、画素、高雅、闲情逸致。

清气、秀气。诗情画意,逸笔草草。刀山斧石,石山山石,石似山,山似石,山水树石,纵放恣肆,气势纵横。南水北山,雨雾迷蒙,山水莫辨,三四渔家闲泊于峰环水抱之间,一片天籁。节简意境,深邃莫测,是诗是画,是画是诗,飘逸含蓄,幅幅帧帧清新秀气。

灵气、才气。读其稿“到处云山是我师”迹遍天涯海角。看其画,“胸中自有真山真水”而又超脱真山真水。寄兴寓情,妙语运化。阅其作,“迁想妙得”。画中有画,知一而喻千万,于美、于诗、于画,耐人想象。其灵气在于认识、理解、提炼、剪裁,概括真山真水的涵养和艺术造诣,以及超脱现实山水的美的深度。当今国画(山水)界,在超脱现实的艺术造诣方面,当属李可染、张晓寒。曲尽诗意、画意、笔意和文意。这是他人所应借鉴的。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