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缅怀晓寒老师 

文/陈杰民


张晓寒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每当我翻阅老师的画册和诗文集时,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眼前。

我于一九五九年进入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绘画科初级班学习,当时,学校里汇聚了一批本市美术界的泰斗人物:杨夏林、张晓寒、顾一尘、石延陵、李其铮、王仲谋等,他们都是我仰慕已久的老师,尽管做梦都想近距离地聆听他们的教诲,但都苦于没有机缘。是啊,他们都很忙,终日穿梭在八卦楼、汇丰红楼和大小白楼之间,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哪能顾得上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呢?当时,张晓寒老师没有担任我们班的课程,和他接近的机会本是微乎其微,想不到机会竟悄悄的来到我的身边。某个星期天,我像往常一样夹着小画本外出写生,张老师突然出现在我的身旁,他顺手拿过我的写生本,一张一张地仔细看着,一边鼓励着,一边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见老师如此平易近人,我紧张的心情平复了,还大胆地向他提一些问题。从此,我认识了张老师,并时常到他府上拜访、讨教。



张晓寒  热风暖浪海阔天空  1977年 


文革期间,老师蒙受不公正的待遇,受尽抄家、游街、挂牌和劳动改造等等折磨,家庭子女受牵连。但老师心胸豁达,忍辱负重。尽管自己还在受磨难,却还时时关心着我的家庭、生活和创作。一九七七年,家父因病卧床不起直至离世,老师都经常亲临家中探望,最后还送他一程。这件事令我和家人深为感动。

十年动乱之后,文艺春天来临,老师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心情舒畅,激发了教学、创作热情。他多次带领学生走南闯北,深入厂矿、农村,游览名山大川,一时佳作有如泉涌。记得一九七八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独自一人来到鸡山路十号老师住所,我看到老师刚刚完成的一幅题为“热风暖浪,海阔天空”的山水画,作者寥寥数笔,就让鼓浪屿海滨浴场凤凰树下欢快人群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品化繁为简,气韵生动,抒发了作者对鼓浪屿由衷的热爱,对新生活热烈的向往。我很喜欢这幅画,便壮着胆子,向老师求画。想不到老师竟欣然应允,那一天真是我最为高兴的日子。当时,我正在一家小印刷厂工作。年终前,厂领导让我设计作为企业广告的年历,正愁找不到好的作品,得到老师的墨宝后,我便想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张老师的作品,于是极力向领导推荐老师这一表现厦门风光的画作。尽管由于当时技术和设备条件较差,印刷质量和篇幅都不尽如人意,但令人欣慰的是,这是老师平反后第一幅公诸于众的作品。

岁月如梭。时隔三十年之后,画作犹在,斯人已逝,思之念之,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二○○八年四月一日